7月9日,广东交通集团发布音讯,经过33个小时的接连浇筑,粤港澳大湾区重点工程狮子洋通道项目要害操控性工程狮子洋大桥,于7月8日20时完结锚碇底板最终一方混凝土浇筑,标志着国际最大锚碇基坑安全筑底,行将转入填芯施工阶段。
狮子洋大桥选用主跨2180米双层钢桁悬索桥的计划“一跨过江”,是现在我国甚至国际上技能难度最大、制作工艺最为杂乱的桥梁之一。
锚碇作为固定悬索桥主缆索股的承力构件,由根底和锚体组成,对大桥百年安全耐久至为要害,是大桥的“定海神针”。狮子洋大桥共设东、西两座锚碇,采取了圆形重力式锚碇计划,结构体量大、施工周期长。其间,西锚碇基坑直径130米,混凝土总浇筑量高达55万立方米,重达约140万吨,总重量相当于17艘大型航空母舰。锚碇基坑底板厚6米,分3层浇筑,每层按九宫格区分,总共需求浇筑27块。
据介绍,狮子洋大桥锚碇底板施工环境杂乱,单次浇筑混凝土方量大、资源分配任务重、质量操控难度大,面临一系列难题,项目建造团队重复证明,锚碇根底形成了全体封闭式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有用操控了因飓风汛期珠江水位高涨形成的基坑突涌、底板上浮的施工危险,保证了锚碇的结构安全。
狮子洋大桥位处临海富水区域,受夏日高温、多雨影响,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抗渗抗裂质量操控尤为困难。
在施工过程中,面临单次浇筑方量大时间长、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高、超大尺度底板缩短变形大等难题,项目建造团队立异性地选用了“双掺技能”和复合型高性能膨胀剂,成功制作出低温升、低缩短、高抗裂的优质混凝土,从源头上处理了开裂难题。
为提高施行工程质量,一方面,项目建造团队建立数字化办理渠道,自主研制了主动核算加冰水体系,依据实时环境和温度、原材温度监测数据,主动操控拌和站加冰和冰水用量,将每一方混凝土入模温度严控在28℃以下;另一方面,立异研制大体积混凝土智能温控体系,经过预埋系列测温元器件,主动无线感应气温改变,主动操控循环冷却水的流速和温度,完成了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智能反应操控。
锚碇底板施工的圆满完结,标志着狮子洋通道项目主桥建造迈入了新阶段。现在,项目主桥建造也已全方面进入主塔塔柱施工阶段,主塔钢壳制作已进入批量化制作阶段。
狮子洋通道起于广州市南沙区大岗镇,总算东莞市虎门镇,全长约35.1公里,是继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后粤港澳大湾区又一超级工程,未来将横向串联起大湾区广州、深圳和珠江西三大都市圈,是国家滨海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建成后,将对推动大湾区珠江口一体化高水平质量的开展、打造100公里“黄金内湾”具有极端重大意义。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书组织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播送电视节目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