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采工艺,无需将矿石提升到地表处理,采铀溶浸液采取封闭循环模式,水冶生产车间采用静谧式智能化运行,实现了”中核集团首席科学家、中国铀业总工程师苏学斌介绍,该技术盘活了我国数10万吨高碳酸盐、高矿化度、低渗透和低品位的复杂砂岩型铀资源,打开了建设绿色和现代铀矿山的通道,保障了我国核能发展。
今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提出二十周年,也是我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五周年。一直以来,能源行业持续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助力美丽中国建设。
国务院国资委此前印发的《关于新时代中央企业高标准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指出,要统筹产业体系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强化能源资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增强绿色低碳产品和服务供给,努力引领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热情参加应对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全球治理。
“牛背鹭等国家二级保护禽类选择在我们电站的水库生活,这是对环保工作的认证。”河南五岳抽水蓄能电站总工程师贾彦博介绍,电站建设期间,累计苫盖土地50公顷,种植乔灌木40万株。电站全容量投产后,预计每年节省系统火电煤耗11.68万吨,相当于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29.14万吨,植树1600万棵。
为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要推进石化工业园区绿色发展。“自我国首个工业用途核能供汽项目——‘和气一号’项目在田湾核电基地投产以来,已向连云港徐圩石化基地累计供汽240万吨。”田湾核电二厂厂长张祥贵介绍,该项目每年可替代燃煤40万吨,为石化基地节省70万吨碳排放指标,相当于植树造林2900公顷。
在推动全社会绿色低碳转型过程中,绿色低碳先进的技术研发和利用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当前,作为温室气体的二氧化碳,在技术的加持下,点“碳”成金,成为了一种新型发电技术的关键载体因素。
“当二氧化碳被加压至7.38兆帕、加热至31摄氏度时,会进入超越气态和液态物质特性的‘超临界态’,成为发电领域的‘超级工质’。”核动力院“超碳一号”总设计师黄彦平介绍,目前,我国超临界二氧化碳发电技术产学研体系基本建立,全国产化产业链条基本成型,具备全面工程应用条件。首钢水钢已建成了2套15兆瓦超临界二氧化碳余热发电机组,场地需求及用水需求降低50%,发电效率提升42.7%,年发电量提升84%。
业内人士认为,能源企业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加大科学技术创新力度,采取更有力措施推进生产经营全过程和各环节绿色低碳发展,将助力美丽中国建设,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
人民网北京4月27日电 (记者杜燕飞)人工智能(AI)为金融行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带来了哪些变革?在近期由广州市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等部门举办的“双向奔赴 双向赋能——2025年广州市AI与现代金融产融对接活动”上,参会嘉宾表示,AI技术的运用有助于拓展金融服务覆盖面,让服务变得更智能化、个性化和定制化。与此同时,数据安全等问题呼唤新的治理模式。…
人民网北京4月27日电 (记者孙红丽)商务部等6部门近日印发《关于逐步优化离境退税政策扩大入境消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27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有关情况。…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版权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