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厂的日常运营中,水处理是确保发电效率和设施安全的关键步骤之一。然而,循环冷却水系统中出现的微生物细菌,对电厂的正常运行构成了不容忽视的威胁。这些微生物最重要的包含芽孢杆菌科、假单胞菌科、肠杆菌科以及硫细菌科的成员。它们的存在不仅影响水质,还可能对系统造成腐蚀、堵塞等问题,严重时甚至导致设备故障。
微生物的危害主要体现在几个维度。首先,它们会形成生物膜,这不仅降低了传热效率,还会加速管道和设备的腐蚀过程。其次,某些细菌如硫酸盐还原菌(SRB)能够产生硫化氢等腐蚀性气体,进一步恶化系统的运行环境。此外,微生物的繁殖还可能会引起系统中的有机物含量增加,为其他微生物提供了滋生的条件,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为了有效控制循环水中的微生物,采取适当的防治措施至关重要。目前,电厂主要依赖化学药剂来抑制或杀灭这些有害生物。其中,氧化性杀菌剂因其快速有效的杀菌能力和相比来说较低的环境影响而被普遍的使用。这类药剂包括含氯化合物、过氧化物和含溴化合物等。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电厂专用有机溴杀菌灭藻剂,其主要成分为1-溴-3-氯-5,5-二甲基海因。这种化合物通过产生溴氯的游离基团与细胞中的大分子发生卤代反应,进而达到杀灭细胞的效果。它不仅仅具备广谱杀菌的特性,而且对异养菌、硫酸还原菌、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等多种微生物均有良好的杀灭作用。
除了化学方法外,物理手段如紫外线消毒也是一种常见的辅助手段。紫外线能够破坏微生物的DNA结构,阻止其繁殖,且不会向水中添加任何化学物质。
在实施防治策略时,还需要考虑到药剂的选择和使用方式。例如,电厂循环水处理药剂的作用机理是通过在水中生成分子状态的次氯酸,穿透微生物的细胞膜并与蛋白质形成稳定的N-CL键,从而减弱或失去呼吸作用所必需的还原酶活性。然而,这种方法也有其局限性,比如受水中有机物和还原性物质的影响较大,且药剂维持的时间较短。
电厂在处理循环冷却水的过程中面临的微生物挑战不容忽视。通过合理选用杀菌剂和采用多种防治手段相结合的方式,可以轻松又有效地控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保障电厂的安全高效运行。同时,持续监测水质状况并及时作出调整处理策略,也是确保水处理效果的重要环节。